中国人有个通病,女孩节喜欢跟日本人夸耀自己的日本老祖宗。动不动就抬出“大唐盛世”洋洋得意,那件似乎日本明天的特殊一切,都拜中国文化所赐。道具当然,组图现代日本曾经做过现代中国的女孩节“文化学徒”,但是日本,“出徒”过后,那件也该许可人家自立门户。特殊现代中国就深受佛教文化的道具浸润,南天竺高僧——达摩祖师“一苇渡江”,组图他耗尽了毕生心血,女孩节才使佛教禅宗,日本在中土生根发芽。那件佛教,流淌着古印度血液;而“禅”则是现代中国脱胎换骨的“文化土产”。日本文化同样如此,拿已往,改装过后,就成为人家的东西了。尽管我对日本没有什么好感,不过,平心而论,中国和日本都称得上是“礼仪之邦”。如果现在论“老礼儿”,恐怕日本人比中国人更讲求,也更在行。(下图:日本都市,夜色旖旎) 再以传统节日为例,韩国人愣说“端午节”是他们的。这个事实非常清楚,用不着争得面红耳赤。祖宗的东西,坐享其成可以;篡改家谱就不行。相比之下,日本人比他们的家底儿丰厚多了,日本岛国所形成的孤独感和危机感,使他们睡觉(sleep)都想:拿来,改造,最终为我所用,为我所有!日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,绝不拎起来就走。往往他们有的,中国未必就有。另立门户,人无我有——这才叫真本事。 按照先后顺序,“女孩儿节”较早。时间定在每年3月3日,另有个非常诗意的名字,又叫“桃花节”。说早一点儿,“桃花节”依然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。原来,仅限于城市的贵族阶层,1868年“明治维新”过后,这个运动才飞入寻常百姓家,进而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民俗。日本属于典型的男权社会,能为女孩儿子腾出一天来庆祝,确属难得了。 和“女孩儿节”对应的是“男孩节”,每年5月5日就到了。这一天,所有的日本男孩儿,都会成为社会的主角,家家户户都举行仪式,祝福自己的小帅哥。 “男孩节”不扎稻草人了,已经改成为“大鲤鱼”。节日当天,有儿子的家庭,门前都悬挂“鲤鱼旗”,表示鲤鱼跳龙门的意思。鲤鱼旗,用布匹或绸缎裁成“空心鲤鱼”,分黑、红和青蓝三种颜色。黑,代表父亲(father);红,代表母亲;青蓝代表男孩自己。家里有几个男孩儿,门口就悬挂几面青蓝旗。青蓝旗子越多,表示这家的哥们儿就越多。在日本人心目中,鲤鱼象征力量和勇气。中百姓俗,则把孩子比作猛虎,给他们穿虎头鞋、戴虎头帽子…… 在日本家庭的壁龛里,家长还为男孩子们预备了盔甲、弓箭、军刀之类的东西,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真正勇猛的武士。很巧,5月5日的“男孩节”恰逢日本过“端午”——他们不像中国算阴历;而是按阳历。于是,“男孩节”又凭添了几样新道具:比如,年糕和粽子。另外,全家还地用菖蒲水洗澡,以爱祛灾消病。据说“菖蒲”和“尚武”谐音,看来,日本男孩儿从小就移植了好斗的个性。 |
Flinks
Links